這一週的孩子們,由於天天沈浸在動腦的世界裡,
導致遊戲也很動腦,成天都泡在各種桌遊中。
從早期的闔家歡,到卡卡城,
(但由於這遊戲的規則只有文躍一個人懂,對孩子來說比較複雜一些,因此比較少出場。)
到很常出場的富饒之城,以及會看見孩子的掙扎的送禮高手,
還有德國圍棋,DIXIT,都不停的在休息時間出現。
另外,這一週孩子的大進步是,
由於我們更努力的致力於請孩子自己收拾這件事,如果要在二樓的遊戲室遊玩,
休息時間結束時,就得把玩具都復原。
一開始需要費很久的時間,孩子才會停止推託(不是我,是他。)
(我收很多了,他收的比較少。),(他也有玩他沒收。)
(我等下還要玩為什麼現在要收。)
漸漸的能夠負責,並且合作,開心的把收玩具當作趣事的結束。
上午,我們要研究的是筆。
拿著鉛筆,文躍先請孩子說說自動筆跟鉛筆的差別。
孩子分成兩派,各自擁護,有的熱愛自動筆,有的推崇鉛筆。
『買自動筆,還要買筆芯,很浪費又很麻煩,鉛筆只需要一根就夠了。』
『用鉛筆要一直削,可是自動鉛筆不用,很方便。』
『要是不小心筆芯用完了,就沒得用了。』
『可以多買一些在家裡預備阿。』
一邊討論,孩子一邊對鉛筆提出問題。
觀察,提出問題,是拆解之前的前置作業。
講完了鉛筆發展的歷史,也討論一些孩子提出的問題,
接著,要正式請孩子來做了。
『為什麼自動鉛筆按一下,筆芯就會吐出一小截?』
『多色原子筆換色的關鍵在哪裡?』
第一次拆東西,我們請孩子把拆解的步驟記下來,以便於組裝回去。
也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有孩子這樣記了。
有孩子則是這樣記。
或是這樣。
但第一次拆東西,孩子們還不是很能掌握訣竅。
『是什麼讓筆芯可以按一下就跑一截出來?』
『是彈簧!』
看著表面,孩子們都會這樣回答。
『是嗎?那彈簧怎麼讓筆芯跑出來?』
這時候,就沒有人能夠回答了。
拆解的一個要點是,不是要一口氣拆光光,而是拆一些,邊拆邊動邊研究,才能找到這項產品的精髓。
猜猜看,自動鉛筆的精髓在哪裡?
這時候,一個女孩有了新發現。
她拿著透明的筆管,比畫給我們看『你看,當把自動筆壓下去的時候,彈簧會被卡住(指透明筆管設計的凹槽),管子就會往前推,前面會打開。』
這個女孩之所以能這樣發現,因為她把她的自動筆拆得很徹底。
包含筆管前面,人人都有的,一個金黃色小小的圓筒狀金屬,
也被她從白色筆管上拔下來。
但這個小金屬在她這支筆上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拔下來就裝不回去。
不過,我們因此有了個示範品。
於是我們看出了如何在按下時卡住彈簧,而小金屬被卡住,白色筆管前推打開,擠出小筆芯。
隨著手放開,金屬回到原狀,迫使白色筆管夾緊筆芯。
小金屬這個精巧的發明,真的是令人讚嘆。
隨後的幾天,我們隨時都在為了這些發明者的巧思發出驚賞,
而彈簧,齒輪,等我們熟知的工具,通常只是個小配角。
多色筆就好懂的多了,孩子們大致都能找出卡住筆芯的地方,以及為何按一個顏色下去會彈另一個色起來的裝置。
不過,這對孩子們來說,都會喊著『太簡單了,我一下就拆好了!』
或者是在示範著按下筆的狀態和孩子討論時,孩子們會說著『這個我早就知道了!』
知道,和說得清楚,和理解背後的意思,又是兩回事了。
不過,接下來幾天我們拆的東西,再也沒有被這樣說過。
第一次拆,可讓幾個沒有詳細紀錄或記得的孩子,再也裝不回筆。
於是孩子們發現,東西拆了,真的不一定裝的回去。
中午休息時間,沒做完昨天的木工的孩子們,繼續奮鬥。
可開合的盒子。
這畫面多麼和諧,這是桌遊組,玩的是富饒之城。
這遊戲真的很好玩,複雜度夠,又經典,老少皆宜。
那天玩桌遊,我生了一場氣。
大家開開心心的玩著遊戲,幾個女孩偷偷摸摸的互相想辦法,利用坐的角度,幾個人攜手遮天,企圖共同殺男孩個片甲不留。
(不是每個女孩都有參與遊戲,但遊戲外的人想辦法聯手。)
要帶那麼多孩子玩桌遊,每個選角都需要講解,已經異常忙碌。
再看見認真遊戲的孩子死的不明不白,於是我說『我不想要玩了,這樣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少了會玩的人,這個遊戲就散場了。
不過我們還有其他遊戲,幾個孩子轉而一起玩會玩的遊戲,女孩則在樓上竊竊私語。
最後在樓梯口叫喚我『你可不可以來一下。』
到樓上,女孩們推派代表,害羞又扭捏的說『那個,我們剛剛玩遊戲,偷作弊。』
『你說啦~』『你說~』又一陣推託後,勇敢的女孩說『對不起,我們會好好玩遊戲。』
於是我立刻被孩子安撫的服服貼貼,也佩服她們勇於面對自己做的事情,甚至討論後敢和大人對談。
接下來無論什麼遊戲,都還算是平和的進行,大家各憑本事。
下午的拆解課,要拆削鉛筆機,對一二年級的孩子,是一大挑戰。
先讓孩子自由分組,接著拿出我們規劃好的題目,請孩子一邊拆,一邊尋找答案。
在往下看之前,大家也一起來想一想吧。
Q1:請問你拆的削鉛筆機一共用到幾個螺絲?有可能更少嗎?
Q2:拉開削鉛筆機,為什麼空轉後會彈回來?有插入鉛筆卻不會?
Q3:讓筆削尖或粗的裝置在哪裡?
Q4:夾住筆的裝置是什麼?
Q5:你覺得最小的手搖式削鉛筆機可以多小?
Q6:往前轉或往後轉都能削鉛筆嗎?為什麼?
削鉛筆機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男孩手中的夾住鉛筆的裝置。
每一台削鉛筆機雖然大同小異,也都有不同的零件來表現這個部分。
拆到這裡,看得出來有幾組螺絲嗎?
大部分的削鉛筆機,居然都只有兩個螺絲,搭配彈簧一起作為削鉛筆機拉開的部分。
少部分的削鉛筆機,在刀片的部分,還有一個螺絲。
其他部分都很巧妙的用了卡住的方式,完成整台削鉛筆機。
即使分了組,細小的零件也讓小孩們十分頭疼,
三不五時就展開搶彈簧大戰,或者是『我的XX不見了~有看到嗎?』
問題二,很多孩子二話不說,就回答『彈簧~』。
彈簧彷彿萬靈丹一般,任何答案都說他就是了。
當然不是彈簧,這是削鉛筆機一個極為巧妙的設計,讓我們大家都嘖嘖稱奇。
剛好有個透明外殼的削鉛筆機,讓我們來看看。
削鉛筆機拉開時,會有一個鐵片卡住,讓前方被固定。
但是但是,這個鐵片的位置,剛好在刀片往上旋轉時,就會撞到。
鐵片一被撞了彈起,於是夾器就合上了。
有鉛筆時,由於夾住鉛筆的裝置,使鉛筆固定住,讓前面無法彈回。
調整削鉛筆粗或細的小機關由於太裡面了,實在無法拍到,
但有小孩手繪一份,他藏在刀片後面,轉了粗就會後推,轉了細就會前進,
藉以控制鉛筆比較裡面或比較外面, 使它削得粗細被改變。
夾鉛筆的真是困難,由於他有個C型彈簧,有的是鐵,有的是塑膠,
但都相同的是,孩子的力道不足以將彈簧卡回去,
或者是一開始沒看仔細就嘩啦拉的拆掉,導致這裡研究半天無法組裝,
有的孩子找了對照組,自己想到辦法,有的孩子很快放棄了,呈現用腦太多靈魂出竅狀。
孩子精彩的拆解圖。
這台削鉛筆機,讓我們拼死拼活研究了兩個多小時,
(記錄嘩啦嘩啦,這天寫了我快四個小時。)
有趣的是,有了前一天的練習,
孩子們使用螺絲起子無比順手,各種工具揮灑自如,
只要知道位置,拆的快,裝的穩,小肌肉都非常發達。
使用工具,真的也是一個讓小肌肉練習的好方法呢!
最後,我們在公園跑跳放風箏,結束這天。
風箏也是要組裝的!我們一邊組一邊說,為什麼現在還要組東西呢?
『拆解週嘛~』動動腦組起來,正面反面試試看。
腦好累的一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