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我們到科博館看展覽。
主要是因為剛好展出了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希望帶孩子去猜想看看船這種東西的拼裝。
一大早,有的孩子直接到科博館,有的孩子和我們一起搭公車前往。
大部分的店家都還沒開,我們在公車站牌下等待。
公車站牌前,有一間三塊厝的古老雜貨店,我們百般好奇的進去繞繞。
等公車,搭公車,走路。
這些過程,花費一些時間,學習了等待,支持了環保。
慢慢的,將沿途風景,盡收眼底。
在科博館門口會合,看著一池生態跟地上的日晷,就能讓孩子駐足良久。
和孩子說明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要看的主題,就進到人山人海的科博館。
星期三上午的科博館真的是非常熱鬧,好多好多的團體都在免費進入的這天來到。
當然先和孩子討論要跟緊我們,走失時要去的地方。
經過一個透明櫥窗,裡面有一位畫家(?),正看著顯微鏡,畫出一幅幅超級仔細又宛如真實的作品。
我們欣賞著他的作品,看著他正在畫的圖案,一站就是好久。
孩子們對於喜愛的事物,具有高度的專注力,比大人還耐久的持久性。
最後才戀戀不捨的離開。
一開始,我們先到大洋洲館,去看他們的船隻。
『那裡很無聊,我們去過了。』有孩子發表感想。
走下大洋洲,先被下樓的透明步道大大震撼到。
步道的下方放映著正在沖刷的水流,害我們錯覺在河川中逆流,就要被沖走。
孩子們又興奮又刺激,來來回回走了好幾遍。
最後還貼在步道下方,看著水流。
我們一樣一樣的討論,看著他們生活的物品,打獵戰鬥的工具。
趴在地上看著地板下方的模型好久。
一邊討論看到的筏啊舟啊,回去可以做哪種船,身邊一邊有大批各種補習班的人馬經過。
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快速繞館一圈然後離去。
而我們還趴在地上研究,就這樣身邊的人快速換了一群又一群。
『他們看的好快喔!』
這次看展讓我很訝異,孩子們不但不會抱怨無聊,
每一樣展示品都能找到樂趣,在猜想原住民工具的同時與自己的生活做連結。
再跳動的孩子都能有一些專注的時間。
看完大洋洲,我們準備要到植物園看達悟族的拼板船。
途中經過媽祖的展覽,又進去看看台灣西部的媽祖廟有哪些。
走出科博館,烈日當空,非常炎熱。
一過馬路,孩子馬上被另外一樣物品吸引。
就像著了魔一般,我們在這裡看了二十分鐘以上的水鐘。
看著藍色水滴先是滴下,之後往上衝,在管子內衝撞。
孩子們一邊猜著如何看時間,一邊都可以說出一番他們研究的道理。
『我猜是因為........』
我們就這樣等待著,直到孩子們都看的夠了,願意一個個從欄杆前離開。
穿過植物園,我們一邊到處探索,一邊往溫室前進。
科博館真的很好玩。
一路看著各種植物花草,一直到進來展覽館內,
除了拼板舟,還有一整缸的大魚可以看。
孩子們一會拉著我們去看毒蛙,一會看食人魚,研究一下船,研究一下扁扁的大魚在哪裡。
還能夠在光影中找到彩虹。
離開時,我們再度看了一次水鐘,才準備去吃飯。
來到雞肉飯的店,讓孩子們一個個自己點餐,
要能夠衡量自己的食量,若是想吃多種菜色,可以找人合點。
練習分享與共享。
孩子們看到食物,通常都會這也想吃,那也想吃,
可是並不知道自己能吃多少,鼓勵他們先點一種,吃完還吃的下再去點別的。
如果點了,就要負責吃完,或找人幫忙吃完。
一個一個點餐,拿取食物,非常的花時間與力氣,
但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更加認識自己,
可以知道自己的食量,可以知道原來餓的時候看到什麼都想吃,
可以練習控制慾望,挑選剛剛好足夠自己的物品。
最後終於大家都吃完飯啦,我們就回到公車站牌等待公車。
回到牧夏,有種回到家的感覺。
我們先休息一下,接著開始設計船。
大家先說說畫畫自己印象中,想做的船的樣式。
接著才開始做出一艘真實的船。
第一次做,發現左右不一樣大,
於是再畫一次,這次學會拿一邊來描,再剪下來,
就能讓左右兩邊差不多大小。(用剪的還是有誤差)
從一大片板子剪下小圖案非常難剪,
孩子陸續發明了先把邊剪成小塊,或者一小塊一小塊的把邊邊不要的剪掉。
從過程中不斷修正,找尋適合自己的方式。
有孩子一開始先不停喊著不會剪,或是不會做。
但因為我們沒有要動手幫忙做,只會示範以及和孩子討論,
最後不得已自己動手,接著發現比想像的簡單多了。
最後,一艘艘精彩的船紛紛出現。
孩子們在水盆旁讓船載浮載沉,雖然大家用的是一定會浮的材料,卻也有穩跟晃的差別。造一艘船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呢!
(真希望孩子們趕快多多練習過夜,以後我們就能去蘭嶼真的看看這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