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到了搭火車的時候,都為了火車時刻表必須趕趕的在火車站搭上車。
今天又是零七分的成追線,剛好有一組孩子的學校戶外教學,要搭公車到大慶車站,
於是我們就和他們約在大慶,我們從台中車站搭車過去。
搭到清水,其實很漫長,有的孩子聊著每一站之間的里程數,
『到下一站要4.6公里耶!』孩子說。
『好慢喔!』另一個孩子說。
『區間車可以開到時速一百公里耶!應該比平時車子快吧!』
『你看你看現在加速了,應該已經是最快了!』我感覺著車子的速度說。
『咦,那現在已經走了2.3公里了。』孩子說。
『為什麼?』我問。
『因為從這一站開始加速加速,加到最快應該是剛好到中間,再來就要停站要減速了。』
『!』我恍然大悟,從來沒有這樣想過,讓我佩服的不得了。
下了車,牛罵頭文化協會理事長開車來接我們。
我們研究回程的時間,然後坐著理事長的車,進入了另一個緩慢的清水世界。
非常幸運的,我們遇到一個真的是熱愛清水,熱愛土地,並且對於清水文化歷史致力於保留與推廣的理事長。
本身是清水人,回到清水開唱片行,並且經營起文化平台,
希望透過民間,串聯店家,用一種緩緩的,生活的,散步的方式,
讓清水被舒服的保留,留存下來。
(理事長經營的部落格,清水散步:http://www.hsabc.com.tw/about.php)
隨著車子一轉,我們眼前出現層層疊疊,往山頭蔓延的階梯。
時常到訪清水的我,居然從來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
在這裡一站,就好像換了時空,好像隨時會有穿著古裝的人出現。
理事長讓我們猜猜,清水從多久以前就有人居住,
『三百多年吧!』『一千年?』
其實,清水從四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有人存在。
這個地區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前面有海,後面有山,
前後各有一條溪通往大海,土地肥沃。
因此在四千五百多年時,就已經有人類存在。
這條路則是日治時期蓋的,一路通往神社。
邊走邊看路邊的植物,這裡著名的植物就是相思樹了!
上禮拜還看到一片綠的相思樹,這禮拜居然開花了。
走上長長的階梯,往後眺望,清水市區盡收眼底。
在階梯的盡頭,是一座地震紀念碑,在日治時期有個著名的大地震,
那次地震,造就了龍騰斷橋,也將清水市區房子盡毀,
於是就在這裡蓋碑記念。
在紀念碑的後面,則是自來水廠的地,這裡有個天然的水源,靠著大肚山的地區其實都很缺水,只要有水源,就會集結城市鎮,清水真是個得天獨厚的地方。
這也是棵這裡隨處可見的樹,有人知道這是甚麼樹嗎?
這棵樹很奇妙,傳說也很多,還有台語名字。
(不要公佈答案好了)
走到底,來到了牛罵頭遺址。
這裡是要事先申請的,透過理事長幫我們申請,於是得以入園。
走進園區,理事長指著前方的樹,要我們撞樹要挑這棵樹,樹幹是軟的,很有彈性,
這是無尾熊愛吃的尤加立樹。
園區很大,原來是過去的日本神社,第一個發現遺址的也是日本人,
後來成為軍營,到現在成為保留的遺址園區。
牛罵頭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四千五百年前的平埔族,在這裡的社為牛罵社(Gomach)。
孩子們坐著的,正是一塊當初從地底挖出的遺址,但由於沒有經費研究,因此先用玻璃纖維將其包裹保護,等到到時要研究時再拆開。
園區內還留有當初神社的犬像,我們的廟外面是石獅,他們的是犬。
這裡處處都是空曠的草地,沒有蓋上多餘的建築,
理事長說因為這裡地底都是尚未出土的遺址,等待有經費時可以挖掘研究,
目前就先保留下來。
樹幹白皙光滑的檸檬桉樹,聞起來好香。
天灰灰,天冷冷。
在這個平台下,有許多瓦片,孩子爭著喊『我找到遺址了!』
『在這裡撿的東西不能隨便拿出去喔!』
『為什麼?』
『因為這裡是保留的遺址園區阿,這邊的東西都是具有歷史價值,並且是保留下來要研究的,不是個人可以帶走的東西!』
『那我可以找到東西嗎?』
『恩,應該可以,但找到要交給園區。』
『這樣會有錢嗎?』
『沒有吧!』
『甚麼!那我不要找了!』幾個男孩齊聲丟下手中東西。
『!所以你們研究是為了錢喔?』
『當然是為了錢阿,沒有錢就不要研究了!』男孩們徜徉而去。
難怪遺址到現在大部份無法出土,因為沒有錢就沒有人要研究。(!?)
這一大塊遺址,就是從地底整塊挖起來的,裡面也留有很多陶器的碎片。
最讓人驚奇的是這園區內別有洞天,有以前的生活模型,有用電腦復原碎片仿製的陶器。
甚至有一整片真實的遺址,男孩們拼命忍耐想要摳一片下來帶回去的衝動。
這個,更是讓考古學家驚奇的發現,這是甚麼呢?
有人馬上回答『墳墓!』,完全是正確答案,怎麼會想的到,孩子也太厲害。
因此發現這個文化的人們已經有埋葬死者的概念,還會製造墳墓。
年代久遠的榕樹。
整個清水的鳥瞰圖。
我們討論這一張剖面圖,以前考試常常會考,哪一層的年代比較久遠,
於是就要有層層堆積,上面比較新的概念。
想不到孩子們很愛,理解的人紛紛找新人講解『ㄟ,我跟你說這個圖........。』
做得很用心的室內展覽,讓我們看得非常過癮。
在清朝,曾有一名很有名的官員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
離開台灣後,將在台九個月的行程寫成『裨海紀遊』,
對於許多地方都有詳細的記述,也讓我們得以一窺三百年前的台灣樣貌。
在裨海紀遊中,描述著大肚山當初其實是像一座雨林般茂密的森林,
但如今的破壞,已經無法呈現當初的樣貌,反而非常的乾涸。
離開園區,已經在山腳下,本來還有清水鬼洞的行程,但是理事長說我們時間太趕,
約我們下次再專程來訪,我們連忙同意,準備下次再訪清水。
接著,就一路繞回市區吃肉圓。
這棵樹是擋風第一高手,因此在風大的地區,總是種滿了他,就是木麻黃。
『我發現碉堡!!!』孩子指著古堡。
這些古堡地底的路其實當初都有相通,可以通到望高寮,還可以通到東海大學裡面。
可是現在都已經封閉。
幾個轉彎,理事長帶我們走上石堆,據說這是用來擋大水,
若是山洪暴發,便可以幫平地的人擋得一陣,但一次就會沖垮,需要再修建。
最後,在一處高低落差極大的堤邊,理事長帶我們攀石而下,
孩子們歡天喜地的在這裡爬上爬下好幾次,除了防水,還有讓孩子攀爬的功用。
爬下了石堆,我們坐在清水的肉圓店中,品嘗與彰化肉圓不同滋味的海線肉圓,
上面一粒粒白白很奇妙的是白蘿蔔呢!
結束了很有深度的清水之旅,和理事長討論著下次專程來拜訪鬼洞,
意外發現理事長有在公民大學教導過,到現在也有在社大開課,
講起清水歷史文化如數家珍,令人非常欽佩。
他說如果希望年輕人回歸家鄉,就要替年輕人創造工作的機會與平台,
他現在正致力於提供這樣的平台,讓產業,文化,觀光,生活得以結合,
並且用一種質樸的方式,持續經營下去。
下一次,我們還要來造訪清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