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搭電梯回家,不知怎麼了,忽然想起一陣往事。

想起那年,週三下午的戶外探索時間剛開,只有兩三個小孩,

而我們卻有三四個大人,

在週三的午後,頂著各式的天氣,在台中到處來去。

有一天忽然有個家長,帶了兩個小孩來試上,還記得那次去了第二市場,

試上完幾天沒有音訊,於是我在舊的牧夏的小小樓梯間,

打電話過去詢問。

 

那天的天氣,那天的溫度,那天的汗水跟陽光,

那天坐姿的感覺,那天那通電話,或許已經不記得內容,但好像一回神,

就能夠再次坐在那個樓梯間,回到那個過去的暫停時光。

 

一轉眼就過了這麼多年,幾個小孩已經跟著我們上山下海,帶著成熟的味道。

 

從原本狹小的室內,到現在方便接送孩子的轉角店面,

從幾個女孩開始在公園吃飯,到現在可以在山上住上幾天,

從二年級,到六年級。

這麼多,五年的日子裡,有很多想也想不清楚的記憶。

 

其實,在我們成立教育工作室的當初,我們有一個夢想,

如果你不論何時問我們,我想我們都會不猶豫的說,

我們是一個『教育改革』團體。

雖然是在課後時間陪伴小孩,但我們最最著眼的目標是,

能夠帶給每個家庭,在教養跟教育上的不同觀點,

甚至可以給小孩一個自主的空間,把那些耗費在”起跑點型“的才藝上,

移到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環境,讓孩子深刻的理解自己,

理解身邊一切事物的來源。

 

所以我們花了很多力氣,在走訪跟旅行上,除了進入自然進入山林之外,

還有到各地的旅行,帶著各種自主能力的發展,以及文化生態的脈絡

就像翻看一本世界書,我們除了看熟踩在腳下的這一頁,

還希望持續翻頁,陪伴一群孩子與家庭,慢慢前行

  

但漸漸的,我們很疲倦。

 

我們做了很多的解釋,提出觀察,希望讓家庭理解我們在做的事,

但很多時候,家長沒有想要聽這些,大家只希望有個比較安心的地方,

可以讓小孩課後有地方去。

很多時候,其實家長也不太認同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

只是因為比起那些ABCD跟練習卷,或許是唯一可以放著他們小孩的地方。

我們辦了很多的活動,希望讓孩子與家庭看見不同的價值,

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都緩緩流回台中的精英價值,

我們只是一個玩玩放鬆的場所,跟許多夏令營,帶著小孩上山下海,拿個昆蟲在掌心介紹的那些地方,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的現場,每天剛從學校回來的孩子,需要花費好多力氣,

一兩個小時的發洩,才能回到自己。

那個發洩,帶著學校或家庭無形的控制,權威的遺毒,

透過一個孩子轉移到另一個孩子身上。

 

就算每個家庭的教養方式不同,我們試著在當下,給孩子各種的看見,或是使他明白,他能有不同的選擇。

 

但是,我們只是1/3,學校,家庭,我們。

來的更少的孩子,不願正視問題的家庭,我們連1/3都不是。

很多時候,我們事實上,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

 

當我們投入這個行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準備承接各式狀況,

於是我們不能晚睡免得沒有精神,我們盡量不生病,我們保持體力,我們閱讀很多相關書籍,

我們時常跟相關工作的人進行議題探討,

每個小孩發生的事情,我們跟家長跟同事討論,為什麼孩子會這樣,

頭腦隨時隨地想的都是,關於小孩,他想要的是什麼,我還可以做什麼,

放假的時候盡量放鬆身心,投入興趣,讓自己充滿能量與熱情回到工作。

 

我們的生命,完完全全的,為了這裡,燃燒。

 

 一開始,我們希望給出良好的陪伴,因此自己訂了1:4的師生比,

但在很多狀況下,其實我們甚至得花很長的時間,專門陪伴幾個孩子處理事情,

我們所採用的方式,無法速成,也無法少人,成效也難以評估。

  

對於課程,我們一直不想用『買一個時段』或是『買一個課程』來定義我們,

我們做的事,沒有直接定義的收穫,

我們沒有一項項,你看得到的,條列式的成效,

而是在生活中隨時的一切,每個討論,每個過程,是我們想要陪伴跟給出的支持。

回到上列說的,每個家庭付出的費用,其實買的不是一個時段,

而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人生。

 

那一天一份的幾百元,給的不是那個時段,

而是每天的24小時,每週的七天,每個月,每一年。

這五年。

 

然後這費用,也是一個承諾,承諾我們給予的討論跟陪伴,

承諾我們對孩子對家庭的付出。

所以有時候,拿著純粹只是買課程,要來放小孩的錢,

我們既挫敗又心虛,那不是我們該拿的錢,那不是我們想像的樣子。

 

你知道我們想像的樣子嗎?

 

我們和家庭一起努力,家長對於小孩的陪伴,對於自己的狀態,

去思考與討論,在家庭與愛中。

每個家庭可以在各種不同的想法與空間中,反覆思辨,

在每個主流或是支流的小眾價值觀中,

用力省思一切。

可以越走越遠,帶著自信與堅定。

每個大人或孩子長出了力量,不用被體制綁架,不用被情緒綁架,不用被同儕綁架,不用被自由綁架,不用日日夜夜的掙扎與反抗,能夠做他自己

是的,大人跟小孩都能做他自己。

家庭付出的費用支撐我們走我們的人生,我們陪伴孩子成長。

那是我們原先設定的模樣。

 

可惜,我們終究沒有走到那裡。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束手無策,因為那都不是在那個當下,我們能給出來的。

最終的一切,還是回歸到每個家庭的價值觀。

 

面對體制的教育,面對家長總是擔心小孩跟不上課業,擔心小孩成為群體的異類,

面對不斷的比較競爭,面對需要用各種方式包括欺壓別人以證明自己價值的孩子,

反覆到來,我們感到無力,因為那是整個制度的狀況,

無論我們如何跟孩子討論,我們都在制度內打轉,

就像一隻隻魚缸裡的魚,繞著玻璃打轉,想找一個舒適的方式,

更甚者,從一個小缸換到一個大缸,配以水草小卵石,

但其實需要的,只是離開魚缸,在溪流河川中,尋找一個自己。

 

『你希望孩子的未來,面臨一個怎樣的社會?』

是你要改變孩子的一切,將他壓縮成一個能夠在社會中排排站的罐頭,

還是你能用你的力氣,去改變這個社會,

讓不同樣貌的孩子,都能夠有個立足之地?

 

我們希望的是,改變這個社會,改變這個體制。

 

這份工作,目前無法達到我們的希望。

  

所以最後,我們即將在今年的暑期活動過完,結束工作室的經營。

(暑假過後的下學期,還請跟孩子討論及安排。)

(若有任何想商量或提問的事項,可以在五月底的家長餐會提出。)

 

也許未來有機會,我們會持續在教育的路上相遇!

 

--

 

請相信你們就擁有一切的能力,不必依靠我們或體制,

(自學不是你要教給孩子什麼,而是你相信孩子可以有勇氣找到他要的什麼。)

請記得你想要給予孩子的未來社會,而那一片未來絕對不會平白無故降臨,

需要你的努力與爭取。

(我的意思絕對不是你希望孩子未來具有競爭力,所以你就讓她補什麼補什麼,

而是對於這個社會現在種種的不平等,能有所抵抗有所作為。)

 

當然,要是我說的這些,你其實不明白,也覺得不需要,

那麼,我們的工作室其實有沒有存在,對你來說一點影響也沒有,

因為我們做的就是那些你不覺得需要的那些。

 

所以,就揮手告別吧!

 

 


--

 

 

最後的最後, 

 

我們始終,非常感謝那些你們

你們非常的用心,總是努力的跟我們討論著,

你們對於體制的奮力,不顧一切的跟老師溝通著,

你們給出孩子好多愛,調整著自己的用詞,調整著自己的思考,

練習不控制,練習自己的情緒跟心情,

練習瞭解自己每件事的背後,都帶著我們過去的經驗的影響,

練習放手,練習放心。

你們走進我們的生命,我們開始有了聯繫,那不只是托付小孩的課後的聯繫,

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一個人,而人與人之間的關連,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富完整。

 

我們也滿心感激著,幫孩子安排活動的那些時光,

認識的很多,一樣在社會在環境中,非常努力的人們,

在地默默耕耘的團體,用心教育的工作者。

很多驚喜的相遇,很多火花,

造就這一切,持續流動的能量。

 

在這裡認識的你們,祝福你們,能夠往自己人生與教育的路前進,

而我們,就在這裡踏上分叉路口,期待下次相遇的可能。

那時,或許打個招呼,或許共同前行,或許說,嘿,好久不見。

 

那時,你們的生命,也都那麼的美好。

 

--

 

這篇文寫了又改,改了又寫,寫了又改。

無法確切的說出,每一分每一秒我們的心情,感受,感動,

回憶很多,未來很大,

這五年來,腦海裡一直都轉動的是跟牧夏有關的事,

去了哪,覺得好想跟孩子分享喔,做了什麼,覺得想和孩子討論,

想活動,想假日,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份了,

因此最後只能以這樣的文字,跟大家告別,

這也是我們最終,最後的決定,希望我們都能彼此祝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牧夏教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