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IMG0429.JPG

主題課_製皂記錄  ◎文躍

課程進度:
09/12  討論實驗室公約/認識亞里斯多德/生態牌分類/決定製作肥皂
09/19  討論為何要製作肥皂/列出材料清單/外出採買
09/26  按照流程製作肥皂/失敗
10/03  逛五金行買鋼杯/再次挑戰製皂/再次失敗
10/17  使用皂基製皂/工業用皂基製成黑色肥皂
10/24  透明皂基製造/購買瓶器/液體皂混合調味


09/12  討論實驗室公約/認識亞里斯多德/生態牌分類/決定製作肥皂

牧夏的週一主題課,自這學期起開始以人物為主題進行研究與發揮,第一個人物是亞里斯多德。

逐字逐句的,我們閱讀了關於亞里斯多德的簡介,其中對於物質四元素的論說,小孩反映非常激烈,拼了命的指出更多的元素想推翻亞里斯多德的研究。當然,當提到「地球中心說」的時候,兩個孩子更是一言一語的認為亞里斯多德是錯的。

面對前人所留下來的知識,我們並不想只教孩子分辨對與錯,而是想帶著孩子能有更進一步的思考深度:為何當時他會提出這樣的說法?他所公開提出論述之前,他做了哪些事?亞里斯多德與許多希臘的哲學家相似,都是全人型的學者,對於周遭各種領域均有研究,孩子們一段一段看著文字,一邊也好奇究竟這位老人,還說了哪些事。

CIMG0431.JPG

這是自製的海洋生物生態牌,讀完關於生物分類的論述後,請孩子一起把物種做分類練習。當然,這並不需要有標準答案,只要孩子能願意說明理由以及判斷的根據即可。

因為看到亞里斯多德對於化工也多有著墨,在第三階段要設計一個科學實驗時,小孩興奮的提議想製作肥皂,而且是想用強鹼來製作,我們立刻上網查了製作肥皂的步驟與需要的材料,決定下一次要開始製作。面對孩子的想像,我們盡其所能的支持,並且提供可能可以的方式供孩子們選擇。

 

09/19  討論為何要製作肥皂/列出材料清單/外出採買

一般的製皂,所用的都是氫氧化鈉製作鹼液,過程中會產生嗆鼻濃煙與強烈腐蝕的危險性,並且需要至少四週的皂化期。面對這問題,我選擇了液態皂,使用氫氧化鉀,較為安全,皂化期也僅需兩週。

但我心中還是有疑惑,「一顆肥皂便宜的才10塊錢,用買的就好啦,幹麻要自己做?」當我丟出問題時,小孩幾乎不加思索的提出想法。

CIMG0611.JPG

我以為會得到的是「就無聊阿~」、「不知道~」、「隨便啦~」之類的敷衍回答,但是當孩子很認真的說出「自己做比較有成就感阿!」「沒做過,應該很有趣!」我當下立刻感受到兩個小孩的心情,他們是如此認真的在對待這一件事,更厲害的,是他們期待著製皂成功後的成就感,這是在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中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孩子就能自然擁有追求卓越的能力,並且毫無多餘的壓力,而是如玩耍、遊戲般的相同認真。完成一件事,最好的動力是來自於完成之後的愉悅感受。

既然是實驗,那麼湊齊實驗所需的材料,當然也是準備實驗的步驟之一。於是在列出材料與比例後,我們搭上公車,出發去購買材料。

CIMG0554.JPG

公車對常參加牧夏戶外課的他們,並不陌生,小孩在車上還直盯著手寫的材料單,「不知道待會去,店員會不會看不懂我寫的字還有我寫的注音......。」文字,是與人們溝通的一個工具,小孩每天每天刻著鉛筆字,不就是希望自己寫的字能有人看得懂嗎?

「我也不知道耶,待會試試看就知道囉。」我回答後,開始與孩子們練習待會進到化工行之後可以如何對話,我扮店員,他扮顧客,隨後兩個小孩便一來一往開始對話玩鬧著。

CIMG0558.JPG

面對陌生的環境,小孩其實只需要大人陪著,就有能力去面對。我們約好,我會在旁邊,但是不會開口,不過,若需要幫忙時,隨時可以找我。進到化工行,工作人員正忙著,一位女職員看到了我們,親切的靠了過來並蹲下詢問孩子想買什麼,孩子看到有人釋出善意,開始七嘴八舌的按著材料清單"點菜"。每個原料的瓶裝都超過我們所需的量,先請職員列出每種原料的價錢,好供我們參考。

看著列出的原料金額,小孩一邊算了算,嚇了一跳,約需3000~4000元才夠,趕忙撥了電話給化工相關工作的朋友,詢問是否有可能協助提供少量的原料。最後我們買了氫氧化鉀與用量最多的椰子油,還買了一支酒精的溫度計(小孩說水銀的破掉會有毒)。

CIMG0560.JPG

09/26 按照流程製作肥皂/失敗

湊齊了材料的這天,我們拿起秤子開始量秤所需的各種油脂,一共準備了三份材料,在施作之前,小孩認真的研究著各個步驟。

CIMG0610.JPG  CIMG0612.JPG

依序累加,倒入,然後再調製鹼液,加溫,混合,攪拌。每個步驟都與孩子們一起進行著,小孩也會相互提醒現在進行到什麼步驟,接下來還要注意什麼事項等。

CIMG0613.JPG   CIMG0617.JPG   CIMG0620.JPG

尤其是最後的攪拌階段,大夥輪番上陣。直到課程時間結束,卻不見皂液變化,一邊比對書上的說明,一邊和孩子討論過程中是否有失誤,才導致無法皂化。

面對失敗,孩子們口中坦然,卻又難掩失落神情。實驗的本身就充滿許多變因,面對期待的落空,是進行科學活動時的另一種練習。書本所提供的知識與照片,是他人所彙整後得到的結果,而一次次失敗之後所累積的實做經驗,才是一種真實的過程。從過程中,學會回溯記憶,檢討步驟,訂定下回修正方向等,我們陪著孩子再次鼓起氣力,積極而正向的尋求解決方案,面對無法預期的困難。


10/03  逛五金行買鋼杯/再次挑戰製皂/再次失敗

CIMG1927.JPG

五金行有一種魅力,包羅萬象的各種生活用品,陳列於架上,平日放在家中角落不起眼的小東西,頓時都展現成令人注目的精品,讓孩子不停把玩,久久無法離去。

檢討上回的失敗,這回做了以下調整。
1.將淺鍋換成鋼杯,深度較夠,可以增加翻打皂液時的效率。
2.換用電子秤,更精準的量測原料。
3.油項的溫度與鹼液的溫度做更精密的監控。

這回孩子們仍全程參與,因為三人一起工作,所以少了照片(只有奔跑去五金行時的背影)......

直到孩子回家前,仍如前次經驗,皂液的皂化程度不如預期,再次判定失敗,「不然我們不要做這種肥皂算了。」我心想,不知孩子何時會喊出這句話,但始終沒有等到。

「原來這麼難弄,那會不會是因為打的時間還是不夠,可是書上說只要打30分鐘而已耶...」「奇怪,跟書上說的都不一樣。」「文躍你可以再去請你朋友給你材料嗎?我們下禮拜再試一次好不好?」小孩不停的對話著,再次猜想與嘗試,期待可以有完成的機會。連續兩周的失敗,是多麼讓人挫折呀,但孩子卻非常願意的再接再厲。

當孩子們離開之後,再觀察擱置了一段時間的皂液,此時才發現皂液開始有不同的變化,這回,原來是可以成功的,趕忙完成之後,在Facebook上PO上文字,希望家長能看到,並且與孩子分享。

下午做的液體肥皂,
原本以為失敗了,就簡單收拾,
小孩也都被媽媽帶回家了。

上樓時,一邊想著可能的失敗原因,
一邊又不甘心的拿起打蛋器繼續攪拌,
神奇的事發生啦~~~~
皂液慢慢的從分離狀態,變成綠豆沙狀,
再變成冰淇淋狀,最後成了固體狀,再也攪不動了!!!

這等情境,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沒讓小孩看到阿....
他們兩今天下午一起調製,一起攪拌,一起等待,
十分耐心的觀察與參與,
一小時後,宣佈失敗,他們也沒露出失望的神情,
直說下次再試一次,一定要更精準的照步驟做~

當油與鹼液混合時,除了攪拌之外,
應該是還需要些時間放著等待皂化,
而這回的等待之後,我沒像上回直接把半成品沖進馬桶,
而是把它裝罐儲存,想留著當對照組,
作為失敗之作的紀錄,
在裝罐的同時,才又注意到整鍋液體的變化。

從失敗中,等待,嘗試,調整,挑戰,發現,
就如同對孩子的教育一樣,需要再接再厲,需要時間,需要眼光。

10/17  使用皂基製皂/工業用皂基製成黑色肥皂

我曾使用過透明與乳白的皂基製造過洗手皂,但以顆粒狀的工業皂基製皂,是頭一回。更難的,是我以為這兩者是相同的,只要隔水加熱即可完成,事情,果然不是我這種憨人想得到的......

在一個月前,自己跑了兩間化工行找原料,並向老闆請教製皂細節,因為想做出三種不同的肥皂(氫氧化鉀的液體皂、氫氧化鈉的固體皂、皂基製成的洗手皂),所以都一併詢問並且採買。店中並無陳列我熟悉的透明皂基,打算離開之前,老闆提了一包顆粒狀的皂基,說是之前有學生來買,還剩下的,我猶豫了一下,再三向老闆確認是否是皂基,製作過程是否相同之後,才決定買下。

上上週完成的液體皂,還在等待皂化,這週要做的是皂基皂。

這天,把顆粒狀皂基放在鋼杯中,隔水加熱時,卻怎麼樣都無法看到皂基融化,小孩七手八腳的開關著瓦斯爐,踏著踏板踮著腳尖不斷觀望。水煮開了許久,冒出許多蒸氣,但皂基仍死硬的動也不動。

再試著直接把鋼杯放上瓦斯爐,白色皂基沒多久開始焦黑,在隔陣子,終於成了液體狀,小孩見狀興奮的大喊,一邊把黑色的皂液倒進牛奶盒模具中(從社區的資源回收場撿的,資源回收場,是我們的好朋友。)不多久,冷卻之後,就成了黑色皂塊了。

一邊等待冷卻,一邊與化工背景的朋友連繫詢問情況,此時才得知我買的應該是工業用皂基,肥皂的製程會與一般的皂基不同......

黑色皂基的賣相實在不好,但它本質仍是肥皂,是可以用來清潔使用的。我向孩子們說明事情原委,以及為何會與我原本預期的有如此落差(尤其是肥皂長相),想請孩子下一回再用一般皂基製作,然後把成品帶回家。但孩子非常喜歡黑色肥皂,堅持至少要一人一個,於是我們便重覆了稍早的步驟,讓孩子帶回醜醜的黑色肥皂。

孩子終於等到可以滴橙花精油的時候,十分興奮,溫溫的皂塊,一滴上精油,香氣四溢。

清洗模具時,孩子也用殘餘的黑色肥皂,把三樓教室洗了一遍,包含課桌椅與牆壁地板等,在這過程中,小孩不斷確認所製成的成品就是肥皂,「你看,它會滑滑的。」「桌子黑黑的地方都變成白的了,而且它還會有很多泡沫。」「雖然它是黑色的,但是他真的是肥皂耶。」孩子們不停的相互對話,用自身經驗去確認手上的物品,把玩著,思考著,討論著,直到手因泡水過久起了皺紋,還無法停止。

我真是個自然科學課的老師嗎?怎麼連續三周的課程,錯誤百出呢?即使曾有製皂的經驗,也應該要在帶孩子實做之前,先自己完成一次,確定結果不會出錯,才是吧?過程中,我也曾自己質疑著這些問題,這些因為人為或者材料設備所造成的問題,我是不是應該先為孩子做到事前避免,才不至於現場狀況百出。但若現場完全依照書本,依照舊有經驗都可以預期,那該不斷發現的新問題、新事物的這過程呢?

我不是個不會出錯的自然科學課老師,我是這麼想的。所以,我們一起查資料,一起想辦法湊齊所需材料,一起翻書討論想做的東西,一起去五金行和資源回收場尋覓可用素材,一起看到失敗,一起想方設法的完成目標,一起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起分享受挫之後而成功的樂趣。在確保孩子安全的狀態下,極盡可能的開放讓孩子自己討論與施做,並且用積極正向的眼光來面對所有實驗結果,因為,這堂課,是屬於孩子自己的。

10/24  透明皂基製造/購買瓶器/液體皂混合調味

CIMG1929.JPG

在台中市公益路上,有一間專賣瓶瓶罐罐的店,這兩年偶爾會去逛逛,一早為了下午液體皂將製成並讓孩子帶回家,便往店家走去。(有考慮過是否應該帶孩子去看看,讓孩子挑選,但衡量了工作室與店家的路程,還是決定擅自選擇適當瓶罐。)但一到,才赫然發現,這間非常樸實的瓶器店,已經變成餐飲店了......

上課前,仍領著孩子往工作室附近的五金行,從少量的瓶器中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樣式。與孩子在往五金行的路上,我們還在資源回收場,撿了一個空的洗髮精壓瓶與空的月餅塑膠盒。

上回皂化完成的皂液已經成為麥芽糖狀,把它從罐子中挖出,兌上比利相等的水(書上說的是"保加利亞玫瑰精露",小孩在製作過程中提醒,但這精露需花約2000元,成本太高啦~所以置換成相同功能的溫熱飲用水即可。)大夥七手八腳的攪拌並且滴入香精後裝罐。

CIMG1931.JPG

再一次,我們使用簡易的隔水加熱法,把透明皂基融化,這回準備的是標準的自製用皂基,小孩一起把皂基切塊,然後隔水加熱再加入甜橙與香茅精油後灌模。

CIMG1938.JPG CIMG1939.JPG

這就是液態皂的完成品囉,乳白色的液態皂,裝在透明的壓瓶裡,小孩十分珍惜的拿在手上,經歷波折,這是難得的成果呀~!

CIMG1941.JPG

最後一張是皂液置放一天後的樣子,底下分離出來的是透明琥珀色,像書上的一樣。上頭則浮著白色的皂液,這是正常的分離現象,但為何書上只有照出漂亮瓶裝的透明皂液呢?或許是我們的製程仍須修正,也或許是為了美觀,所以作者在拍照前,已經將白色的部分撈除了。

從亞里斯多德到製成肥皂,這一回的主題課,孩子們經歷了查詢資料、蒐集材料、實做與檢討失誤、探討目的、完成成品等過程,面對科學,把學習動機的引發與實踐,以孩子為主體的落實完成,真實的探尋著生活角落中的科學內涵。

橙香洗手皂,洗起來起泡度不錯,而且帶著一點柔順的滋潤感,我用它來洗澡也覺得很舒服哩。重點是,它帶著這近兩個月來孩子們的期待與努力,這箇中滋味,我想,只有親自走過一遭的人,才能體會吧。

CIMG194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牧夏教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