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探索的第一堂課,很快就開始了。
今天的關鍵是,只使用各式繩子與竹子,搭出堅固可靠的房子。
於是我們買來很多竹子,棉繩麻繩塑膠繩童軍繩,準備搭建。
從空間的概念,進階到真的要搭建,其中包含了許多建構的概念。
怎麼樣才會穩固,需要哪幾個面,哪些柱子的支撐?
從平面,上升到立體,對於很多孩子的幾何,都是一種嶄新的學習。
搭建的一開始,當然是要學習工法,繩結,就是很重要的一點。
今天除了銘璟,還有一位繩結高手宋宋,學習繩結真的非常困難,
我們幾乎要用一個大人對一個小孩的教學,才有辦法帶著孩子一步步前進。
首先是雙套結。
學習繩結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孩子會說『我會打結阿!為什麼還要學這種!?』
這時候就得告訴他不同繩結的功能,用途,差異。
雙套結通常都作為起繩的繩結,因為他可以固定住,不會像死結會在棍子上搖晃,
很適合作為一個固定與開始的繩結。
『先打一個在上方的圈圈,再打一個在下方的圈圈!』
光是在下方,或是在上方,孩子就要很專注仔細,才能夠擺的出來。
綁繩子的時候,要全心全意,並且對於手的靈巧度,會有很高的訓練。
第一種雙套結,經過兩三次的練習,孩子們都打得出來。
接著要進階到很困難,但我們今天一定需要用到的方回結。
方回結用來固定垂直的兩根竹子,或是木頭,是工程繩結使用比例最高的繩結。
孩子們感到最困難的應該是到底哪一條要繞前面,哪一條要繞後面。
最後再一個雙套結尾。
學會了這種,就可以搭建出很多東西,我們先以竹筷作為模型,開始模擬一些簡單的形狀。
這時孩子就知道了,要搭出一個正方形,需要四根筷子,打四個結。
於是理解了四個邊跟角,要成為一個立體的正方體,這時需要幾根筷子呢?
此時,有孩子感到非常困難,開始放棄跟逃跑。
問孩子『你不想學喔?』
孩子說『沒有阿,我很想學,只是那個很難。我之前學的都馬上就學會了。』
面對孩子越來越大,學的事情越來越深奧,艱難,
需要花比以前更多的時間,去練習與瞭解,也會開始遭遇到一些無法馬上學會的挫折。
我們花了一些時間討論學會事情這件事,發現孩子只是對自己沒信心,
認為自己『一定學不會』,很害怕經驗失敗。
最後,孩子同意再去試一次看看,因為他有想要做出來的東西,願意再面對一次挑戰。
於是我們又回到樓下,再次開始面對困難的繩結。
有的孩子為他的小蛇設計了一個家,有的孩子編織了一個網,
有的孩子設計了彈珠走的路徑,彈珠的路徑吸引了其他孩子前來幫忙。
一整個上午就這樣很快的過去了。
因為專注的關係,我們大家都餓得不得了,想要趕快吃到午餐。
等到下午才來的孩子到了,就連忙出發去吃飯。
回到牧夏後,開始中午休息時間。
下午才來的孩子,忙著想要學早上沒學到的繩結。
有的孩子還想要繼續完成作品,也在樓下繼續努力著。
這學期我們將空間做了調整,要靜態學習,看書,休息等等的,在一樓。
要玩耍的,則在二樓教室。
這樣一來,除了比較不會互相干擾,也可以因為獨享空間而比較盡興。
下午,我們開始要搭建大竹屋了。
讓孩子們想想看,他們想要做出怎樣的牆面,畫出一些簡單的設計,然後開始動手。
先在竹子上貼上標誌,讓孩子切割出我們要的長度。
先打地基,由於我們這次蓋在室內,因此不是使用挖地填磚的方式,
而是先用一個框架,來穩固架構。
綁地基非常受到孩子歡迎,每個人都搶著出手,綁完地基後,接著要綁屋頂。
主結構使用的繩子為童軍繩,比較粗,也比較有支撐力。
再來,便開始立柱。
立完柱後,整體的架構大致上就完成了,下一步開始裝飾,並且使房子更加穩固。
蓋房子一點也不快,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仔仔細細的做的確實,
有的牆面打上斜撐,讓梁柱更有支撐力。
有孩子很有耐心的,編織了一整片的屋頂,也有孩子設計了掛武器的牆面,
還有孩子發想,綁出了一條繩梯,更有孩子找來一塊布,區隔出內外的空間。
只用繩子跟竹子,會有多堅固呢?
請看小孩示範:
用兩根竹子一起支撐的地方,是為了加強力道,
整片竹子屋頂,孩子鋸了好久,更得耐心的綑綁。
『蓋房子好累,又好久喔!』『怎麼會這麼慢阿?』
這樣下來,三個半小時飛快的就過去了,孩子開始體會到,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情。
還得攜手合作,互相幫忙,才蓋的出這樣一座大竹屋。
當然要把牆都封上竹子,也是可以的,只是就得花更多更久的時間,
有興趣的孩子可以自行攜帶竹子,再把房子繼續封上牆面。
這房子留到星期一,平日班的孩子看了樂壞了,也爬上爬下的玩的開心。
甚至還為房子做了一個信箱,在空間中做出變化。
下一堂課要改變素材,改成砌土磚了,磚牆可以蓋出的變化非常多,
很期待課程的到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