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我們帶著孩子走訪了古稱大墩的台中公園,
這禮拜,我們來到最為早期,台中的發源地,南屯。
諸羅縣誌雜記載『離貓霧打二里許,有竹三匝,為偽將劉國軒舊寒,與岸裡內山諸番相拒之地云。』
早期在南屯,為平埔族貓霧悚社,在明鄭時期開始開發,與平埔族搶奪,
明鄭被滅後,平埔族人又奪回原地,直到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事件平定後,
才又開始在台中地區開發。
而最先形成市街並設官管制的地方,就是犁頭。
這裡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有筏子溪流過,水源不缺,又是彰化與台中的交通要道,
因此發展迅速,其繁華度更勝舊大墩。
由於犁頭店距離牧夏很近,因此我們分成兩個地方集合。
一部份人從美術館搭公車,另一部份從牧夏走去。
美術館的孩子先是發現了白石頭,排成一排撿拾,
接著又在草皮上,玩下坡的遊戲,樣樣都能當作遊戲,直到公車來。
牧夏的孩子則先走往我們搭公車會抵達的公園等待我們。
一下公車,看到公園,孩子們立刻央求要玩一下。
『可以先玩十分鐘嗎?』談定時間後,孩子們歡天喜地的奔向遊戲器材,我們則等待他們先將坐在教室一上午的疲憊舒展開來。
接著,在公園的椅子邊,我們一起看了一本南屯歷史的繪本,
說說這裡的過去,聊聊這裡的行業,仍在經營的店家。
接著,我們就走往老街尋覓去了。
當初在設定的時候,儘管我們很瞭解這裡的店家,知道非常神奇無比精彩,
心裡還是認為一條街,可能走不到一個下午,於是想了一些要順道去的地方的備案。
結果.......。
發給孩子人手一張地圖,讓他們標示他們在老街的發現。
一走進萬和路,孩子就被路邊的茶桶吸引。
茶桶在開滿粉色小花的樹下,上面貼著紅紙,請大家喝茶。
口渴又沒帶水的小孩,好奇為什麼有人願意擺水在路邊的小孩,通通來喝上一口。
在家門前擺上一桶茶,讓經過口渴的人,有茶水可以解渴,
這樣的形式,換到現在的文化,大概就是一些公家機關,例如警察局,可以提供民眾裝水服務吧!
孩子們開心的在手中的地圖上,畫出奉茶的位置。
又走幾步,孩子看見左手邊古老的廳堂,喊著想進去看。
牆上歷史寫著這裡為佛堂,以及南屯的曾經繁華,後來因為林爽文事件而摧毀多數建築,
因而逐漸沒落。
我們走進參觀,樹下一隻老狗盡責的對我們喊叫,
孩子在地圖上標下『狗在叫。』
石牆上,兩隻獅子相對。
堂前有一座鐵橋,對面正在興建大樓,因而封起了鐵橋。
孩子紛紛上橋踏踏,有的走一步就因為橋下的溪流害怕回頭,
有的則能走到橋的中間。
有的孩子,徵求主人的同意往內走,看見以前的灶,還有米缸,以及奇妙的小門。
東看看,西看看,這裡現在還有人居住,
院子邊種滿了菜,孩子們猜測著是甚麼。
離開院子,忽然孩子手指前方,喊著『波妞!』
哪來的波妞?原來一戶人家將家裡的娃娃洗乾淨,掛在外面晾乾。
孩子們眼光無所不在,一下就看到了,於是在地圖上畫下波妞的所在地。
走到現在,我們才從巷子移動不到50公尺吧,一轉眼孩子又蹲低看起了水表。
原來平時看到水表的機會很少,有人家的水表這樣大剌剌的裸露在外,當然要把握機會好好研究一番。
接著,看到一間米行,我們連忙進去看個究竟。
難得有米,不是在超市一包一包,而是有各式的米,穀類,一袋袋的擺放在地上,桌上。
由於老闆說了沒關係,孩子們就拼命的研究著各種穀類。
『這是什麼?』『紅豆吧!』『那這個呢?』『小米?』『這種米比較瘦!』
『摸起來感覺很好耶!』孩子把手插入米堆。
觸覺,也是孩子用來體驗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連花生都有在賣,問問老闆從何時開始經營這間店的,
原來從日本時期就有了,這是一間百年老店。
孩子好奇放在角落的秤,老闆親自講解示範用法。
『走囉~』我們叫喚孩子,孩子卻遲遲無法從穀物的香氣中離去。
終於走到交叉路口,是老店『中南米麩』,孩子們馬上一擁而上觀看機器。
要做米麩,原來要先爆米,還以為有在賣米香,老闆說,他們沒賣米香。
孩子們擠在老闆封袋的機器前面,詢問老闆使用方式,
老闆也很親切的告知孩子們。
走到這裡,孩子們開始嚷著肚子餓了,『要吃什麼呢?』
東看西看,孩子們對老街的食物都沒有興趣,『饅頭饅頭?那間好像很有名?』
『陽春麵?這間麵店開很久囉!』
最後,孩子們喝了楊桃汁,一個男孩敢吃蜜蕃薯,買了一盒。
我們大批人們,移到三角街口,接著來到隔壁的種子店。
帶著有農耕課的女孩,我們去買農耕需要的種子及苗。
『這裡面有一股味道!』孩子一踏進來,就喊著。
『好像是肥料的味道。』
桌上一罐罐的的各式種子,一個個培育的苗,買苗的人絡繹不絕。
我們看到蓬勃的農業。
對面一位先生,吸引了孩子的目光,馬上包圍過去。
原來是在換紗窗,熟練的技巧,重點是,大家第一次看見紗網被放入框中的過程。
原來網子不是本來就在上面阿!
逛這些街,孩子們超有耐心,任何一件事情,就可以目不轉睛的看上好久。
一轉頭,進了春聯店。
春聯店的老闆很有個性,說『外面給你們拍,拍完就走吧!』
我們問老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開春聯店的阿?』
老闆說『不要問,看一看就走吧!』
於是我們很快的離開,孩子們立刻衝往『大世界玩具店』。
但是裡面沒有什麼他們想像中的玩具。
我們就轉而來到對面的犁頭店,和孩子介紹我們田裡的鋤頭,就是在這裡買的。
這裡一整個停留很久,男孩群們對這一切工具愛不釋手。
這個拿拿,那個問問,反反覆覆。
這邊打出來的工具,如果用鈍了,都可以拿回來維修。
兩個男孩對其中一個工具一見鍾情,拼命想買下,於是我們幫他們打電話給媽媽,不過兩位媽媽都沒有接電話。
一個男孩不死心『你等下再打,你就一直打!』
一個男孩立刻說『我不想逛了,我要回美術館,我想要回家。』
雖然把男孩從工具中移開很艱難,不過我們還是繼續上路了。
路過雜貨五金,孩子也進去看看。
發現的樂趣,分享的喜悅,孩子們又看又說,一整路沒有停止過。
好不容易拐個彎繼續前進,我們來到林金生香,一看招牌,會以為是一間香舖。
但其實是一間百年餅店。
微笑319南屯的章,原來在這裡。
大家開始試吃餅,一個男孩拉著我去吃『真的很好吃,你吃吃看。』
離開餅店,本來想一路直奔萬和宮,因為已經快四點了。
結果一轉頭,看見一間最近才被打掉的房子。
『這裡本來不是有房子的嗎?』
我們意外的發現,房子的地基下,有一條水溝流過。
後院漂亮的大樹,(猜猜是什麼樹?)蓋在土牆旁。
樹上開了很美的花,這是楊桃樹。
在地基上探索好久,孩子們找尋各式石片,發表自己看見的漂亮石頭,
一整個藝術感發揮到淋漓盡致。
我們喊了好久要前進,才讓大家剛準備出發,我們一轉身上路,
沒人跟上,所有人又原地蹲下。
好久好久,終於繼續前進。
終於來到萬和宮。
對於廟宇,孩子們其實最有興趣的,是他的建築結構,有前有後,有左有右,繞來繞去又有門檻。
到處是樑柱與側門,在他們心中是很大的一棟建築物。
也有孩子好奇著,一殿殿觀看神明雕像的樣貌,
說說這是哪位,那是哪位。
還有孩子,抱著籤桶表示好奇。
『我想要抽籤。』『可是抽籤有很多步驟耶?你要做嗎?』
於是孩子虔誠的拿著香,一殿殿的拜過去,最後回到籤桶前,說下姓名與願望。
然後擲茭。
一次就成功了,拿著籤詩,我們去解籤。
看著內容我好奇問『你問什麼問題?』
『會不會被老師處罰。』
籤詩的大意是,雖然會有一些風波,但是只要踏實的去做,好好處理,就會解決的。
差不多該趕回家了,孩子們還不想回去,
一個想買工具的媽媽回電話了,於是孩子開心的準備返回買工具。
於是大家再度分組,美術館的走往公車站牌,牧夏的慢慢走回牧夏。
一個女孩表示她阿媽家在附近,想要回阿媽家,和爸爸通過電話後,大家就陪她走往阿媽家。
不過繞了好久,繞不到阿媽家,於是女孩就決定回牧夏等待。
站在南屯溪前的橋,我們看見公車來了,連忙快速跑往站牌,搭上公車。
回到美術館,結束這一趟老街之旅。
其實我們才走了1/2的老街,還有一大半包含文昌帝君廟都沒去到。
今天的感覺非常好,孩子們都很投入在研究這些事物,
於是我們問孩子『還沒逛完的,我們下次再來好嗎?』
『才不要,這裡好無聊。』孩子回答,接著馬上蹲下去,玩的欲罷不能。
『....』
跟著孩子一起逛,反而看見了一些我們平時自己不會發現的地方,
對於這裡,又多了好幾層的認識,
不如第五週,我們就來把這裡繞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