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6574.JPG

20110501假日課程。空間探索(1)  ◎文躍

我們該對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有什麼感受?

在台北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銘璟(bien)與在南藝大研究所的方怡(小鳥),

設計了一系列的課程,期待透過一個月一次的單日活動,

慢慢引起孩子對於自身週遭的環境的關心與主動參與。


自我介紹,就涵蓋了思考與表達,銘璟請孩子們說出自己所居住的樓層,

再透過簡單的形狀,說說自家的空間分布,

「嗯...這裡是我爸媽的房間,這是我哥哥的,

這是我的,中間有一條走道,走過來就是客廳,阿,

這裡還有陽台...大門在這邊,有一個鞋櫃...」

小孩一邊說,一邊畫,一邊想著。

從家裡出發,慢慢的,發現自己平日就具有的空間感受與表達能力。

DSCF6578.JPG

接下來,銘璟與孩子們分享在網路上所蒐集來的影片與圖片:

積木之家、梵谷的房間、膠囊旅館、橘色奇蹟繪本等。

透過欣賞作品,讓孩子天馬行空的展開各種想像,

對於自身與週遭,產生更多不同的可能。

DSCF6579.JPG

這是他們正在看的影片--積木之家

 

下個階段,便是領著孩子用剪貼的方式,拼出自己喜歡的房間。

小女孩的房間裡頭有吊床,還有一整櫃紗質洋裝的衣櫥,

小男孩的房間裡頭有各式各樣的玩具,以及成山的食物,

空間的形塑,由平面慢慢累積。


DSCF6582.JPG DSCF6586.JPG

上午時刻的牧夏,

孩子們聚精會神的在紙上安排著自己心目中的空間,

觀察、翻閱、思考、排列,再用畫筆補上漏缺,

圖紙太小,再拼上第二張,第三張......

DSCF6593.JPG

這階段的最後,是討論與對話,聽孩子們說著自己作品的想法,

滿滿的期待與巧妙的細節。

DSCF6597.JPG

午休之後,是外出的時刻,孩子帶著相機,往公園移動。

DSCF6609.JPG

熟悉的公園,有不一樣的玩法,我們蒙眼走路,我們拓印細節,

我們蒐集隨手可得的小東西,我們用公園裡的枯葉玩耍。

DSCF6611.JPG

塗著蠟筆的同時,也真真切切的感受不同材質的溫度。

DSCF6613.JPG DSCF6614.JPG

孩子見到其他小孩正在滑草,用的是四個輪子的板車,

直拉著我「文躍,我也要玩滑草。」

「可是我們沒有板車,也沒帶瓦楞紙箱,怎麼辦?」我問。

「就隨處找呀,找東西利用呀!」小孩說。

於是,就找到一片片的枯葉。

DSCF6618.JPG IMG_5473.JPG

這是今天的滑草車。

IMG_1582.JPG
◎小楷攝


DSCF6600.JPG
◎阿聿攝

孩子們在公園裡拿起相機,拍了一圈,

從自己的視角出發,並且留下影像,

孩子們拍的不多,但拍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並且仔細觀察過的。

DSCF6630.JPG

回到牧夏,再進行下一階段"身體的尺寸",

丈量自己的身體各部位尺寸,

再用身體的各部位來量測生活週遭的常見物品大小。

DSCF6633.JPG DSCF6637.JPG

「這桌子的邊緣,有21個拇指和食指長耶。」

「我量18個而已,所以我的拇指和食指打開,比你的長!」

一邊量測,孩子們一邊對話。

DSCF6641.JPG

DSCF6649.JPG

彙整記錄,並形成表格。

最後這段時間,大夥一起分享與討論今天一整天的空間探索課程,

「我覺得小芸好棒,你可以很大膽的蒙眼走在公園裡,

而且毫不懼怕,很厲害。」

「阿聿在拉著我蒙眼走路時,

很溫柔的提醒我前方有什麼障礙,

很貼心,而且讓我很有安全感。」

「小安的剪貼作品中,大多都是吃的,你一定是個美食家,

而且你很會安排各種食物的順序,

你還為了這些食物設計了一個架子呢!」

「小楷拍的照片真好看,你拿相機的架式十足,

而且都沒有晃到鏡頭,好棒唷!

你還撿了你喜歡的樹葉回來,也很厲害。」

銘璟與方怡,一邊讚美著孩子們,一邊結束了今天的課程。

 

空間與我們,該有怎樣的想像與可能?

我們一點一滴的嘗試、發現,一步一步的探索、練習,

然後學會看待事物的各種角度,

發現生命週遭的各種美好。

而空間探索,

未完待續......

下一期5/21(六)的空間探索(2)課程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牧夏教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