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兩梯體驗課程的第一梯。

 

一大早,孩子就拖著家中的各式物品前來,大家的準備都很齊全,有彈珠台,軌道,小火車,小汽車......等等。

孩子們都興奮得不得了。

IMGP2837.jpg DSCF9904.JPG IMGP2838.jpg 

 

文躍先向孩子說明什麼是RGM,以及RGM的應用。

接著,我們將RGM中幾個原理拆解出來,和孩子討論。

 

第一個部分,我們討論『不會消失的力』,也就是『能量不滅』的觀念。

在RGM中,一個東西推動一個東西,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轉換,都依然存在著。

在這裡,我們提出一個問題:

IMGP2841.JPG 

假設推的是同一台車,那麼,後面擺10個骨牌去推動車子,和擺20個骨牌去推動車子,哪一組會推的比較遠?

 

孩子們紛紛認真做起實驗。

IMGP2843.JPG DSCF9912.JPG DSCF9918.JPG 

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成為自己的卡片。

 

第二個在這裡要練習的是,請孩子盡量排出複雜彎曲的骨牌。

骨牌是一件很常被應用到幾種特殊裝置相連的構造,但要讓骨牌完整的倒下,其實不太容易,尤其是彎曲的部分。

因此讓孩子練習看看,掌握其中的技巧。

 



 

 

幾個孩子先是各排各的,接著不小心頭尾相接,就討論著接了起來。

在排的時候想像中都是可以推倒的,實際執行的時候,就會發現失誤的部分。

一個孩子一邊畫著記錄卡片,一邊說『我知道了,轉彎的地方幅度要大!』

另一個孩子則記錄下『密一點』的重點。


第三步的練習,是用『小東西推倒大東西』。

小小的骨牌,要如何才能推倒一本厚重的書?

孩子們不斷的嘗試,修正。

找到其中的秘訣。

IMGP2854.JPG 


 

從影片中可以看見孩子對於失誤一點都不生氣,並且提出各種原因,『這裡的地板有紋路』,

做出調整後,終於成功的喜悅。

 

今天的孩子們,都非常的有耐心,往往一個步驟就需要試上好幾十次,一次次的修正。

有時候旁邊的孩子會給出建議,或者幫忙。

接著,在成功時,大家一起大聲歡呼。

 

第四步,我們開始討論改變力的方向。

其中滑輪是一種廣泛被應用於『改變力的方向』的機械。

IMGP2859.jpg IMGP2860.JPG IMGP2863.JPG IMGP2864.JPG IMGP2865.JPG 

滑輪這一步,我們就練習了一個小時。

 

一方面是綁繩子對於年紀小的孩子,是比較吃力的一件事。

再來就是,滑輪非常不容易控制,要能夠創造出一連串的倒下,需要很多的固定。


 

 

 

 

第五步,我們使用另一種改變力的方向的構造。

IMGP2901.JPG 


 

 

發現孩子其實是對於這些物理現象可以有一個想像,並且構造出他想要的樣子。

再將這些原理加以改編,做出新的發明。

 

第六步,利用彈力。

 


 

第七步,使用鐘擺運動。

 

DSCF9954.JPG 

 

在經過這麼多的練習之後,接著要請孩子做出一個大發明。

請孩子選擇分組或是自己一個人一組。

年紀比較大的兩個孩子選擇要一起,並且堅決不願意年紀小的孩子加入。

一個弟弟說『那我就自己一組吧!』

另外兩對兄弟最後都選擇同組。

 

然後開始畫起設計圖,在畫圖的時候,除了一面構思地形,還要想到需要用到哪些器具。

盡量真實的在圖畫上呈現,接著再將設計圖實現。

 

IMGP2921.JPG

IMGP2923.JPG 

這個過程非常的消耗腦力與精力。

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比較無法有這麼長的專注時間,會閃神去休息一下,再回來繼續挑戰。

有的孩子則是不停的嘗試,仔細的做上每個位置的記號,找出最適合的距離。

在每一個段落都得反覆的試驗,最後完全接在一起為止。

 

到最後,依然沒有一組完全成功。

但孩子們一直維持著正向的態度,去操作試驗,去面對一次次的挫折,為自己的小小成功歡呼。

(只要有一段全倒,就非常令人開心。)

真的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



 

很多細節,現場的感動用言語無法詳細描述,於是放上影片與照片。

讓過程能更真實的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牧夏教育工作室 的頭像
    牧夏教育工作室

    牧夏教育工作室

    牧夏教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