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週的第一天。
前一天,我們特地去南屯老街買了鋤頭等工具。
南屯舊稱犁頭店,老街上有著傳統的打鐵舖子,打出的犁頭又硬又結實。
店裡賣的各式種田工具,都非常的實在,跟五金行的容易貓掉的鋤頭比起來,帶有純樸真誠的味道。
『這樣你們不會很虧嗎?一把可以用很久就不會買新的了耶!』
忍不住這樣問老闆。
『不會啦,怎麼會虧,人家用得好用,就會介紹別人來買阿。』
於是,我們有了很棒的耕田工具,其中有一把不鏽鋼的鏟子,輕重大小剛好,銀白色的身體一體成型漂亮得不得了,每當拿在手上工作,就有開心的感覺。
這次農耕週,有一些遠道而來的孩子,也有新加入的孩子。
文躍先請大家說說自己的名字,並且說一樣自己最喜歡的蔬菜。
『我全都不喜歡。』有孩子這樣表示,過了很久,才皺著眉說出『龍鬚菜』。
有孩子表達全都很愛,要說出最愛那種實在也是幾番掙扎。
介紹完自己,接著請孩子猜猜看,一個農夫一天會做哪些事情。
孩子都怎麼說呢?
小孩自己畫出格子,有的是表格,有的是一個個小方格。
賣菜總是被包含在農夫要做的事情之中。
女孩心目中的農夫裝扮,這幾天來幫忙下田的媽媽們,應該也都是做此打扮。
參觀的意思是要常常參觀別人的田嗎?
農夫很辛苦,還要會開卡車,還包含找錢,以及天氣好的開心,天氣不好的傷心。
孩子很快就領悟了農夫是看天吃飯的行業。
討論完農夫一天要做的事情,文躍和孩子聊聊人類發展農耕的經過。
文躍在白紙上畫出一個個分鏡框,講述每一種生活方式,
從一開始的打獵,到後來的圈養動物,或是逐水草而居,
或是在家門前種植可食用的植物。
最後到我們的現代,討論了不同的農作方式。
接著,說了關於糧食自給率的事情。
目前,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大約只有三成,
意思是剩下的百分之七十,都是仰賴進口。
當人類越來越多,需要的糧食越來越多,
種植糧食的土地有限,糧食的數量也有限時,
由於台灣大部分的糧食都是進口,就會造成有再多的錢,也買不到食物。
這就是我們要學習農耕背後的原因。
當然這樣看不出來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有多低,
我們來看看別的國家,
歐洲的糧食自給率有150%,美國也有75%,
日本政府由於意識到這件事的危險,在積極推廣下,
已經恢復到40%左右。
這件事情也延伸到,我們吃在地的食物,吃當季的食物,
多支持這些小農,就能夠使得小農繼續生存,維持我們的糧食自給率。
http://www.facebook.com/BuyDirectlyFromFarmers
例如,上面這是直接跟農夫買的平台,會推出許多當季的蔬菜水果。
『這件事對你們很重要,因為我們會先死,面對到更嚴重的狀況的,會是你們。』
我們這麼直白的告訴孩子。
接著,就到了午餐時間。
在下午一點半以前,孩子們可以自由休息(在一樓),或者是遊玩(在二三樓),
肚子餓了,決定要吃午餐時,可以自己來吃飯。
但我們只提供到一點半,過了一點半就要進行下午的活動,
請孩子自己斟酌,分配時間。
這天中午吃的是涼麵,以及水果。
有孩子安靜的在一樓做靜態的活動,有孩子在一樓寫暑假作業,
有孩子看書,也有孩子盡興的在二三樓玩。
一時之間很平和,但到了接近一點半時,孩子開始喧鬧。
原因是本來待在樓下的孩子,也想要上樓去玩了,
原本在樓上玩的孩子,將門關住,不准別人進來玩。
由於關起門來的,是我們平日課的孩子,
之前也因為這個問題,開了幾次生活會議來討論。
於是大人才上樓,還不用講話,
門就開了,裡面的孩子出來和外面的孩子討論,
『我們想要用三樓的房間,你們可以去二樓玩嗎?』
『不然我們下去二樓,換成三樓給你們玩?』
由於孩子們還是想要一群人一起玩,就和其他孩子討論這兩種方式。
其他孩子想一想,看看三樓沒什麼好玩,
就下到二樓去玩,三樓留下原本的三個孩子。
三個孩子在三樓玩,總有了口渴的時候,
下樓拿水,看見桌上的各式食物,就會停留下來吃,
『我想要把花生拿到樓上吃。』
『我們吃東西要在樓下喔,因為吃東西會掉很多碎屑,如果拿來拿去會讓整間很難收拾,所以你們想吃東西時,就到一樓來吃,午餐也會在一樓吃。』
『喔,好。』
『所以你們要吃飯了嗎?』
『還不要。』孩子又跑回樓上玩。
其間,我們有幾次也詢問孩子要不要下樓來吃飯了,
並且詳細說明要到一樓吃東西。
孩子們也都滿口答應。
最後,一個孩子下樓,捧了滿手的花生,跑回三樓,
並且不停暗示其他孩子不要說,三人在房間吃的滿地花生殼屑,
等到站在門口看到這一切時,已經過了一陣子。
看見的時候,並不是覺得滿地的碎屑難以清理,
反而有種很難過的心情,
有種,我們都好好的告訴你我們的為難,說了好多次,你都答應了。
在這個空間裡,我們期待的是我們尊重你,你也能同等的尊重我們的需求,
我們不希望由於難以完全處理乾淨的食物,引來滿屋的蟑螂。
於是,和孩子談話,告訴孩子我們的心情。
『你們在房間裡玩水,整個巧拼下面都是水,我都覺得只要一起收拾好就好了,
可是這件事情,我們已經認真的告訴過你,要吃食物請你下到一樓來吃,
你現在這麼做讓我們很難過,有一種你口裡答應我們,私底下卻還是做,
而且你不是不知道,你很清楚。
另外也覺得我們很不被你尊重,你不能尊重我們跟這個空間,
所以,要請你下午先回去,你能夠好好想想這件事,我們也要好好想想。
請你隔天再過來。』
孩子一開始不相信我們會真的請他回家,於是半信半疑的在二樓拼樂高。
等到媽媽真的踏進了牧夏,才開始大哭。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請你回去?』
『因為你們不喜歡我。』
『我們沒有不喜歡你,我們很喜歡你,我們也不是要處罰你。』
『因為我們覺得你沒有尊重我們跟這個空間。』
孩子當下由於情緒很激動,因此沒有太深入的談話,
有請孩子回家再跟家人談談。
另一方面,也在樓下和其他孩子討論這件事,
說明我們不是針對他個人,我們很喜歡他,也跟他一起認識很久了,
只是我們覺得他無法尊重這個空間與我們,
所以請他離開這個空間,
同時他可以想想看,是不是對這個空間有什麼想法或意見,
覺得我們的約定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再提出來討論,
我們也要好好想想,關於我們的方式以及這個空間的使用。
我們一直期待的,是能夠有一個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例如說,我們要碰孩子的東西前,會先問孩子『請問我可以拿你的XX嗎?』
有個國中的女孩,有一天在我詢問是否可以看她的聯絡簿,看看今天有什麼作業時,
說『你跟育瑄都好奇怪,每次都會先問我。』
『本來就要問你吧?這是你的東西阿。』
所以希望孩子也能夠給予別人同等的尊重,
要拿別的孩子的玩具前,可以先詢問別人,
要開我們辦公區域的櫃子或抽屜時,能夠先問我們,
要在我們空間內,進行一些我們討論過無法進行的活動時,可以來找我們討論。
例如『我知道要在一樓吃花生,但是我們真的很餓,又很想玩,可以把花生拿到三樓吃嗎?』
這樣我們就有機會討論如何吃東西不會弄髒,可以如何收拾。
或者我們可以再次表達我們的立場,這些,都是人與人真實的相處。
約定,可以隨著團體的討論而改變,
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喜好,達成不同的共識。
但都是在一個彼此的尊重下產生。
我們第一次,請孩子從牧夏回家。
請媽媽回家後,再好好跟孩子談談後,我們也準備要到田裡。
和孩子討論過拿工具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並且介紹過工具之後,
我們開始下田。
今天的工作是,要將本來荒草一片的土,全都翻過一次,
包含了除草與翻土的工作。
替孩子分配每人一條的田,就開始工作。
大太陽下,孩子們都很賣力,
請大家一定要注意第一天的地跟最後一天的差異,
就知道大家到底做了多少。
拿著工具,連大人都會覺得重與累,
孩子們自己調配休息時間,累了就去喝個水,躲個太陽,
休息夠了再重新出發,因為今天需要翻好土。
當了農人以後,我完全可以理解今日事今日畢這件事,
因為今天沒做完,明天就無法進行下一個階段,
今天種了沒澆水,明天就可能會死掉。
我們的田地由於已經休耕五年,其中的生態相當豐富,
有數不清的雞母蟲,蚯蚓,當然也有盤根錯節的難以挖除的雜草。
孩子對於這些,非常喜愛,
玩泥巴和雞母蟲,成了下田的一大樂趣。
有孩子一邊挖,一邊喊著『好累喔,早知道就不要來了。』
有孩子非常賣力的工作,毫不吭聲喊累,
也有孩子休息的時間比挖掘的長很多,
當然,孩子的體力沒有那麼好,有的孩子到後面就累了,
無法再一直進行這樣的工作,
有的孩子則是做完自己的,還有體力繼續幫忙。
於是文躍號召大家來挖水溝。
最後,帶著孩子在這片田地裡走一圈,
讓孩子看看別人種植的方式,以及植物。
回來後就有孩子嚷著『我要種百香果。』
『我要種木瓜跟香蕉。』
第一天,就在非常累當中結束了。
有孩子說手起了水泡,大人也起了不少水泡,
由於孩子們哀鴻遍野,實在不知道明天還要不要來下田,
趕緊請大家回家好好休息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