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玩耍。

DSCN3346  

對孩子來說,他的生命就是玩耍,一切的體驗都在玩耍中,從玩耍中,抓到你的,我的,別人的,生命的,的界限。

那是自我人格發展,確立的關鍵,也是成為一個人必要的過程。

於是,就算僅僅是一個兩天一夜的露營,我們還是做了很多事,多到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很多。

一到營地放下包包,眼前一左一右兩條溪流,馬上吸引孩子的目光,有的人跟我們去繞繞了,兩個孩子則在鐵橋邊,開始撿起了石頭,對準營地主人用來集水的鐵板,狂丟,每丟一下,發出ㄎㄧㄤ的聲音,孩子丟的起勁。

是不是因為小孩玩太嗨了,所以無法控制自己,或是沒有機會自己判斷過哪些事情適合做,哪些事情不適合,所以到這種時候,無法在『好玩』跟『適合』之中做出取捨?或者是這時的好玩因為平時從沒機會做,已經遠勝過心裡的理智了呢?

通常,人們習慣把原因放在第一項,因而強調孩子不能玩太嗨,要靜心,要規範,要控制,但我們比較相信是後兩項。

因此,幾番解釋後,把孩子帶到可以丟石頭過癮的林子間,找尋一個適合玩耍的地點,大概是孩子可以練習的事情。一陣子後,由於吃午餐,大家又聚集回帳篷四周。

吃飽飯,幾個孩子又玩起了車子,狂按喇巴,將車門開開關關,直到我們再次上前溝通,並且帶大家都去玩水後落幕。

--

等等,這件事情非常奇妙,車子是我們租來的,鐵板是老闆的,難道孩子們不知道嗎?又回到長久以來的教育,老師諄諄教誨的就是別人的東西不能動,但就這幾點來看,顯然這些教誨,對孩子並沒有產生作用。

那什麼真的有作用呢?

這兩天下來,我們沒有開過任何孩子的行李,拿過任何孩子的東西,甚至我們不知道他們帶什麼來,洗不洗碗,要借球,借玩具,也都是先問了,得到同意才拿,孩子就這樣自己把行李拿去帳篷,沒拿就一直擱著,直到他想要,擁有自己東西完整的決定處理權。

這樣的做法在牧夏也是相等的,因此現在已經可以把鑰匙,手機,隨手放在書架上,不用擔心孩子不告而取。

還有就是,幾個孩子實在很少在這種,自主生活的行程中,因此不太知道要做什麼,只好開始弄這弄那。

當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只要在草叢中,就是一整天,那些形而外的事物,好像不是重點了。

--

 

到了溪邊,就開始了興奮的玩水。

這裡的水管,水龍頭,全都是接著山泉水,水源源不絕,剛好滿足了拿水管噴人的衝動,

小池潭分成了好幾層,一開始除了兩個男孩在上面玩,其他人都擠在下面狂打水仗。

DSCN3352  

水仗包含了些許衝突,當一方只想要獲得強大力量和許多資源時,另一方就會覺得無趣而不願繼續,

強大的一方彼此又不想自行廝殺,因為當人員分裂,強大就不再是強大,

於是有了談判空間,資源重新分配,人馬再度轉換,遊戲開始。

一個多小時過去,當一個孩子拿著最上層老闆泡茶的茶壺下來打水仗時,

就知道矛頭不對了。

 

最上層是老闆佈置來聽水聲泡茶的所在,桌上有一大組茶具,旁邊擺滿椅子,

走上一看,

又回到別人的東西的問題,孩子們把椅子丟進水潭裡,拆了水潭閘門,

有杯子在地上碎裂,泡茶用具成了大型的辦家家酒,茶葉散落,連垃圾桶裡都注滿了水。

 

--

 

在這其間,文躍有上來找過一次鐵槌,所有摸過鐵鎚,借來鐵鎚的孩子,都表示自己沒有拿了阿,就放著阿,沒有用壞。

但事實上,鐵鎚早已頭柄相離,再也找不到柄了。

這事當然找了老闆處理。

--

 

 

 

我找來幾個上層玩耍的孩子問問,他們異口同聲表示另外兩孩子也有參與,我於是下到營地找回其中一個孩子,回到上面,已經完全被收拾妥當,回覆原來的狀態,但畢竟『玩完會復原』跟『借玩別人的東西需要問別人』這是兩樁事,於是我們還是談了一下。

最後一個孩子上來,找回失散的茶壺蓋後,我們就回營地了。

 

回到營地,老闆說,他種的珍貴的樹苗被拗斷了,一棵五百,拗斷的孩子經過時,順手折樹,萬萬想不到自己隨便折死的樹苗卻是別人辛苦種下的樹苗。

於是孩子又過去處理了。

最後,當文躍說,老闆在介紹他的營地時,很自豪的介紹了他在溪邊舒適泡茶的區域。

我拍拍剛剛在上面把茶具玩得一團亂的孩子,

孩子說『不要這樣說,不然我會覺得很慚愧耶!』

 

DSCN3300  

玩水完,開始烤火。

這回,孩子得以盡情的撿柴,燒火,大火相當溫暖,烤乾身上衣服。

DSCN3304  

當天跟火玩小孩的點大概是,不停把石頭丟進火裡,

猜猜石頭丟進火裡會如何,受熱到一個極限,就會爆炸啦!

由片狀組合而成的石頭,會一片片爆裂開來,

衝出火堆。

這件事好玩又違反常理,於是動不動就把火丟熄了,再救起來。

大人三番四次勸說完全無效,

但這既不涉及別人的東西,玩火的人也相當同意,知道會爆也離的遠遠,

儘管我們時時抗議,提醒要注意安全,孩子還是很堅持著,要把石頭丟進火堆裡。

孩子的這個狀態,能夠跟大人的意見抗衡,力爭,是一件非常擁有自我表達能力的事情。

『我不想要我撿來的柴生起來的火又被用熄了啦!』

-->這當然是我自己的事,是我要去撿,又要去救的,我大可選擇不撿不救,但我做了這樣選擇,就只能表達我的感覺,而無法決定孩子的決定。

『我好喜歡石頭爆炸的聲音。』有孩子這麼回答。

最後連玉米都丟進去爆了,歡天喜地的喊爆玉米,我們搶救剩下的玉米默默收起來,

在夜裡的最後一輪,就讓他們丟熄了不再救,孩子也就算了,結束玩火。

(話說想玩的人並不等於願意升火的人呢!)

DSCN3374  

晚餐,自己烤,自己吃,火也是自己的。

 

最後,下雨的下雨,玩火的玩火,唱歌的唱歌,吃宵夜的吃宵夜,回帳結束一天。

 

 

隔天早餐,先宣告十點要開始收拾,孩子就放玩,吃飯,這種時候都不用催促吃飯,因為餓了,

早餐自然也是搶成一團。

有個男孩很想早點收拾,跑來說『他們都不來收。』

『因為我們約十點,還沒十點阿!』

『可是我想先收阿!』

『你可以先收,但他們還不想,他們還在玩,你看!』我指著在遠方草地看螳螂的兩孩子。

於是男孩小跳步加入他們的行列。

DSCN3388  

面對即將收拾的帳篷,孩子有兩種極端,一種是死賴著覺得這跟自己無關,到了最後一秒也不願意收拾一切,一種則是超級焦慮自己做不好,沒收好,收不完被催促,於是早早就覺得需要收拾,無法放心玩耍。

 

但也沒關係,想收的就先收,男孩後來還是先去收拾了部份帳篷與自己的物品,雖然到最後就覺得,為什麼都是我在收,於是罷手等待,但至少看到了不同的時間態度與狀態,給自己多了一種選擇。

 

收帳篷時,兩男孩在裡面狂壓帳篷,打滾玩耍,活生生壓斷一根營柱,最後回家後,和我一起去租帳篷店找老闆親自處理。

老闆一整個覺得他們超有誠意,於是讚譽有加,覺得做了事情肯負責是很棒的態度,

讓兩個孩子有點拍謝,後續就由孩子繼續處理,(報價之類的)。

 

DSCN3394  

 

到了某個玩沙的場域也是,剛開始幾個孩子在沙場內玩得很開心,後來幾個孩子衝進來,開始了丟沙把沙丟的場外都是的遊戲,於是校方先來說話了,孩子撿拾一下地上的沙,接著就只在外面玩,不進沙場了。

 

又是老問題,可以怎麼玩,玩耍的界限在哪?

 

後來孩子們玩著全體的鬼抓人遊戲版,大概就是有人在追跑,有人在玩別的,直到被追時,才丟下手邊正在玩的遊戲開始跑,一口氣多種遊戲同時進行,非常奇妙,卻很和諧。

『要待到幾點?』有孩子問。

『你想回去了嘛?』我問。

『沒有。』孩子搖頭。

 

小小的露營活動,好像什麼都沒做,卻事實上做了很多,

孩子在其中不停摸索自己行為跟環境的,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在回程車上,某一首歌被某男孩批評,小男孩覺得歌實在難聽,跟著唱用自己改編的歌詞,『好難聽~難聽的歌~難聽難聽~~~』,

一直聽這樣負向的語言,就算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言論需求,也會造成不太舒服的狀態,

歌快唱完時,後面較大的孩子說話了『我覺得你唱的歌才難聽。』另一個孩子補充『比那首歌還難聽。』

正在說別人難聽的孩子,因為自己被說了難聽,赫然安靜了,

後來我在想,是不是我們大人,往往會忍不住的下一些只有評斷詞,例如『爛』『醜』『髒』的批評,而不是有表達的說法『我覺得這首歌的旋律很重複,所以一直聽會覺得聽不下去。』,或者是我們太習慣只用一個詞,就涵括了一切想法跟可能。

或許除了單一辭彙,我們可以增加成為『意見的交流分享』,而不淪為純吵架的批評,似乎,會很有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牧夏教育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